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厌学专题 -> 详细信息

隔代教养能“养”,却难“教”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30日  点击数:

隔代教养能“养”,却难“教” 

文/李颖

在大城市中的小区里转一圈,会发现老人领着孙子游玩的场景很常见,往往都是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着孩子嬉戏打闹,年轻的面孔非常少见。而在上下学时间,会发现负责接送孩子的。大多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些事实正说明,隔代教养正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2007年,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对社会隔代教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家庭中的婴幼儿接受隔代教养的人数接近总调查人数的89%。但是,另一个数据则显得有些让人尴尬,那就是参加调查的人当中,70%的家庭对隔代教育的结果并不满意。

我们可以看到,在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们倾尽心血帮助子女,同时也把最无私的爱倾注在孙辈身上,可是带出的孩子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老人根本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可为什么这种爱得不到认可呢?到底是什么“诅咒”了隔代教养?

一般来说,不仅国内,即使在国外,祖父母的教育也同样和父母会产生干扰。一般分为两种:

1.祖父母唠叨和取笑,试图控制孙辈,与父母意愿相违背。

2.祖父母过度纵容和袒护孙辈,阻碍了父母家教的执行。

这两种行为都会让家庭气氛变得剑拔弩张,不仅仅是对孩子,甚至对整个家庭造成消极的影响。

隔代养育的核心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的事情上做主,那么做主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竞争,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看门人情结,就是说所有照顾孩子的人,无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爸爸妈妈,甚至家里的小阿姨,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养育中的每一方都试图给孩子他自己认为的最好照料,同时坚定不移地相信他做的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就有这种倾向,认为自己肯定比爷爷奶奶做的好。

这是一种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认知图式。“看门人情结”有好的一面,可以让孩子从每一位照顾者身上得到最优的照顾。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种情结很容易演变成互相争夺的场景,每个人更关心的是谁对孩子最有话语权、谁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本身是不是能够健康发展,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次要问题。关于隔代教养,每个妈妈也许并没有那么无辜。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就是边界,临床心理学上叫界限。心理学认为,一个健康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是有共同特征的,特征之一便是家庭有界限。简单来说就是爸爸在爸爸的位置,妈妈在妈妈的位置,孩子安心做孩子,3个人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小家庭的边界。

那么,如何创造一个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环境呢?

1.断奶心态。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依赖祖辈,祖辈只是来帮忙的,父母对祖辈的帮助是感激之情。我想强调的是,即使选择让老人参与的育儿方式,年轻父母仍然可以保持心理上的不依赖,不依赖更关键是一种心态。

2.保持育儿的主导地位,树立家长权威的关键,在于你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什么专家怎么说,书上怎么说,别人怎么说,都不如搞得定孩子更有说服力,能搞定孩子的办法老人一般不会质疑,甚至很有动力去学习。

上海心灵花园【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30日
相关青少年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