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厌学专题 -> 详细信息

防沉迷措施会是“网瘾”的终点吗?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7日  点击数:

防沉迷措施会是“网瘾”的终点吗?

文/李颖


就在这几天,面对着众多“官方媒体”对《王者荣耀》的声讨,腾讯紧急推出了新一轮的防沉迷措施。

新的措施被称为“三板斧”,简而言之,在新的措施下,小学生将每天只能玩1小时,中学生将每天只能玩2小时。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板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

第二板斧: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

第三板斧: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同伴压力


网络游戏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玩家们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也是传播研究中的一个对象。不过很多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媒介,跟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在《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中,研究者认为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动机来自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感以及成就体验。

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是一个恼人一生的话题。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同伴压力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选择和决策时,同伴就成了首要的“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从众特征。当个人与参照群体能够保持一致,或者归属于某一个同伴群体,自己的“小我”依附于群体的“大我”,内心就会有强大的感觉,从而有效地对抗压力。有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玩游戏的原因越倾向于“大家都在玩”这一点。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王者荣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防沉迷措施会是“网瘾”的终点吗?

“网瘾”究竟是什么?

所谓的网瘾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网瘾并非一种疾病,这里为了方便表述,暂且那它当做一种类似于症状的现象),经常与青春期的性发育同步。

从家庭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春期的人会产生离开原生家庭的冲动,他们特别愿意和同伴在一起,不愿意跟爹妈在一起。同时,青少年的建立自尊心、价值感、归属感等良好感受的渠道,也慢慢的由家庭转移到同伴中。这种现象实际上有它的积极意义,它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的进入和适应社会,离开父母的庇护。

但与此同时,父母会感觉到深切的失控感,因为孩子在情感层面已经越来越独立,父母便会本能的重新夺回这种控制感。在二者的拉扯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只“替罪羊”来承担张力。恰好网游在青少年的社交和个人情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于是网游就成为了罪魁祸首。


如何解决?

如果针对青少年的话,我会让他们思考或模仿,如何能够既满足自己需求,又满足他人期待。

针对父母的话,需要让他们逐渐看到孩子的变化,给青少年足够的折腾空间,并不断放大这个空间的体积。这里需要养成两点:1.允许孩子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2.学习自己和爱人如何重新过上二人世界。


上海心灵花园【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7日
相关青少年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