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厌学专题 -> 详细信息

虐童事件之后,该怎样呵护受伤的小心灵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点击数:

虐童事件之后,该怎样呵护受伤的小心灵

文/李颖

今早突然在微博上看到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所办的“亲子园”爆出的虐童视频,还有家长悲愤的哭喊,相信没有人看到那些视频不会内心极度愤怒和无奈。而作为专业人士,我希望能够压下自己的情绪,从不同角度去为已经发生的悲剧作出一些事后补救,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可以怎样预防同类事件不再发生。

在虐童事件中,撞桌角、喂芥末、安眠药,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被严重伤害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成人的任务,而为0-6岁的幼儿带来伤害,最可耻可恨的是为孩子的未来留下心理疤痕。这些伤害影响了孩子的与世界建立安全感及信任感,对自尊自信的发展,独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表达情感能力的障碍,以及抑郁焦虑惊恐等心理问题。

被虐幼儿的病例记录

研究表明,人生中最早的虐待,往往是从童年开始的。而且,相比于人生其他阶段,童年虐待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成年后的人生都是童年的重复。童年时的经历,更能影响脑中的表观基因组,而随之带来的心理影响,要远远强于成年后同样经历带来的影响。童年时的苦难才是长久而难以摆脱的,那些怨恨、痛苦、无力和绝望就像灰尘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堆积,直到把人埋进土里。

而令人担心的是,童年长期受虐的人有极大概率在以后的人生中再次受虐。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是弗洛伊德在多年的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指人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后,就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制造类似的情境,以致不断地体验同样的痛苦。

就像小时候经受过家暴的人会在长大成人之后再次遇上爱家暴的对象一样,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求熟悉感,因为熟悉可以带来一致感,使一切符合他已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对自己的认知,及他和外界互动的模式。一个童年受虐的人,在他的经验里,他就是个受虐者的角色,尽管由此带来的体验是痛苦的,可这却是熟悉的,符合自我认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吸引到施暴者。

其次,童年受虐者有着过高的依恋焦虑水平。成人依恋理论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来描述个体的依恋风格。依恋焦虑水平越高,就越痴迷于亲密关系;依恋回避水平越高,就越回避亲密关系;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水平越低,就越趋近安全型依恋。

有研究指出童年性虐待、精神虐待、忽视会提高依恋焦虑水平。(也有研究认为童年躯体虐待也会提高依恋焦虑水平,但主要认为会提高依恋回避水平)同时还有研究指出,依恋焦虑对再次受虐起很大作用。

那么,在虐童事件发生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减轻这次事件对孩子的伤害呢?

相信每一位经历虐童事件的父母都很难。看了一段携程向家长道歉的“发布会”,现场家长群情激奋、声嘶力竭的对“肇事者”控诉和打骂。在这场声嘶力竭的控诉中有着家长们对孩子深深的内疚的宣泄,可以说这次事件对于家长们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体验。所以在创伤事件中,家长们宣泄完之后有必要有意识的做一些“情感隔离”的工作,即把自己对孩子的内疚、对孩子经历此事件的悲伤、对“肇事者”的愤怒等这些情绪暂时的放到一边,像看待他人的事件一样理性的去梳理整个过程。当然,可能这对有些家长来说有些困难,但这个梳理过程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好状态来更多的关注和妥善照顾好可能受到更大创伤的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支持和接纳,是孩子面对伤害勇气和力量的来源。所以面对孩子受伤,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就要共情孩子感受。以温和、支持的态度询问孩子的近况,并传达给孩子父母的担心和态度: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支持他、帮助他。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相关青少年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