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厌学专题 -> 详细信息

触目惊心:学生高考后自杀,谁之错?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1日  点击数:

触目惊心:学生高考后自杀,谁之错?

文/李颖

随着中国各省2018年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数百万高中毕业生及其家人急切地守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高考分数的公布。每年,这都是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刻,甚至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以放弃生命的极端方式,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6月7日(高考首日),河北省平泉市一名考生因抑郁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悉,这已经是该男生第3次报名参加高考了。趁着母亲外出买早餐,他从七楼的露天阳台跳了下去。1998年出生的他,今年只不过20岁,正是最美好的年纪。

非营利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教育蓝皮书》警告称,高考制度导致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自杀事件。2013年中小学发生的79例自杀事件中,近93%发生在被教师羞辱或学习压力过大之后。而在山东大学自杀预防研究中心的研究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到16.39%,他们报告自己在近一年内有过自杀的想法。其中15.82%的学生只是偶尔这么想,而剩下0.57%的学生却经常考虑自杀。

看到这么多年轻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就瞬间消失,真是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们不禁要问一下,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是家庭?学校?社会?时代?物质?还是精神?

在这其中,独生子女这一原因占了重大因素。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青少年自杀案例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很自然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独生子女?多子女家庭为何很少发生自杀现象?这中间有什么样的一个内在差别?我给这种现象取名叫“独生子女综合症”。这也许不是一个正式的学术名词,但是不妨碍来表达我们的意思。

独生子女的普遍(不是全部)特点:娇惯、溺爱、自私、自理能力差、缺少担当、吃苦能力弱、受挫力差、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力不强等等。而这些特点在多子女家庭很少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后者内部具有竞争性,孩子在家里就锻炼了步入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大多数生存竞争的能力。独生子女家庭恰恰缺失了孩子成长必备的生存环境。因此,独生子女在后来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很多过激行为乃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都与其从小没有经历过甚至没有思考过应该如何处理现实客观存在的挫折、磨难等生活逆境及情绪问题的过程有关。

这么多年来教育界不断呼吁改革,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纠正一个概念:其实是素养教育,素质是先天带来的,素养是后天培养的),可是实际情况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一切都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

当今社会发展太快,要把准社会变化的脉搏,把握自己未来的命运,在现代社会已变成一种奢望。从人的心理需要分析,绝大多数人更希望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可以预料,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可以把握。所以,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人生的无常感和前景的不可预测感,再加上一些青少年学生看问题比较片面,在这种态势下,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存在的挫折感”,最终使一个人感觉到“存在的虚无”,而导致厌世的态度,产生心灵空虚、自我茫然,认为没有一件事是有价值的。这种厌倦和虚无的状态是心灵上的失常,是导致一个人自杀的根本原因。

《纽约时报》援引中国网友的观点称:“年轻一代是我们国家的未来,难道没有办法让他们不要成长在这种恐惧、绝望和残酷的气氛中?”

何为教育,让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时候我们能接受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先成人再成事,或许高考后自杀的悲剧能够少的多。

 

 


  •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1日
相关青少年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