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厌学专题 -> 详细信息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别让“哭声免疫法”毁掉你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2日  点击数: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别让“哭声免疫法”毁掉你的孩子

文/李颖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做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写下此文,希望妈妈们看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传的育儿法无谓自坑。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所谓“哭声免疫法”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儿科医生豪特提出,主要针对有入睡困难、睡前严重哭闹和睡眠中容易出现惊醒、哭闹等情况的孩子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有效,学界尚存在一定争议。)

不过那时的“哭声免疫法”和现在网上流传的“哭声免疫法”有些不太一样。

现在所说的“哭声免疫法”是指“如果孩子夜间频繁的哭闹找奶吃,就是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可以通过哭声免疫法来解决。如果又哭了,再等1-2分钟,反复进行,这样宝宝累了,觉得没有指望吃奶了,就会慢慢的入睡了。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但哭要等到2-3分钟后再给予安慰,反复进行,只要父母坚持有耐心,一般2-3天就管用了,不会超过7天。” 

其实,这“哭声免疫法”的理论基础与上世纪20年代流行世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说很像。“行为主义”学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在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创造而来。通俗的讲,“行为主义”学说主张人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通过学习,就可以增加、消除和改变某种行为。 

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要说这“行为主义”学说,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上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滴。特别是在教育、学习、管理等领域,行为主义的观念和方法论至今都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养娃”这方面,华生那套理论早就被世人抛弃了。

 我们来看看大师本人的家庭被训练得如何。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 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

 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你愿意用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个可能存在很大风险的实验吗?

一岁以前的孩子,生活无法自理,也不明白欲望与满足的关系。他们认为世界是围着他们转的,哭声就是他们表达欲望的唯一手段。当饥饿时、当寒冷时、当渴望拥抱爱抚时,他们就会哭泣。而当这种表达无法得到即时回应时,他们会感觉世界是冷漠的、不安全的、自己是孤独的。这些痛苦的体验会深深烙印在心底,并可能对他们成年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哭声免疫法”让你得到了一个“乖”宝宝。但这个“乖”不是由于明白了事理、得到了富足的爱、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形成的。这个“乖”是因为恐惧被压抑、安全感被耗竭形成的。

这不是乖,是麻木。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生孩子、养孩子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小孩子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听到孩子哭闹就会难以抑制地心烦意乱,作为父母要好好反思:是不是自己童年时生活在一个爱“匮乏”的环境中?是不是自己未曾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是不是自己的父母也曾经对自己缺乏耐心?

 如果是,请在孩子哭闹时,克服自己的本能反应,认清自己烦躁情绪的根源,克服它们,哪怕这是一个痛苦的、身心俱疲的过程。因为你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母亲,从你的孩子这一代开始,让他们感受到富足的爱。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2日
相关青少年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