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婚恋专题 -> 详细信息

既然饱受虐待,你为何不选择离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4日  点击数:

文/李颖

据2015年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庭暴力,而真正离婚的比例却较低。

“既然有人虐待你,那你为什么不离开?”

这个令人不安且沮丧的问题,是人们在谈论家庭暴力时最常提到的。受害者的不离开,也让人们容易产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误解,不去插手帮助受害人解决这种亲密关系中的“隐私”问题。而有很大一部分家暴受害者,只是在心中紧紧捏着无法离开的原因,选择了沉默或索性做一个“帮凶”,掩盖事实……

大多数网友都对这位女高管为什么年薪200万还离不开家暴渣男表示不解。但在平常接触的家暴案例中,情况则更加复杂。

一.家暴行为本身难以挣脱。

许多人对于家暴的第一印象便是显而易见的淤青和伤痕,可家暴行为绝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虐待和伤害这样简单。除了身体行为上的暴力外,家暴常常伴有以下其他形式的暴力。

1.强迫、威胁与恐吓:在受害人面前损坏财产物品、伤害其宠物;拿出具有伤害性的武器等;威胁道会杀害受害者或者儿女、父母、其他家庭成员等;威胁道会自杀;威胁道要在大众面前毁坏受害者的名誉;等等。

2.情感虐待:以各种方式诋毁受害人;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已经疯狂、是自己病了;令受害者为暴力行为感到内疚(比如是自己太糟糕了才导致施暴者这样对待自己,是自己的问题);等等。

3.隔离:限制甚至禁止受害者与外界的接触;监视受害者的行为;以“嫉妒”为名让以上行为看起来冠冕堂皇;等等。

4.逃避指责&责任转移:不承认暴力行为的存在,或对于家暴行为不以为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将暴力行为的责任转移至受害者身上;不断地寻找借口开脱;等等。

5.利用儿童:利用儿童使受害者感到内疚;威胁受害者自己将带孩子离开;利用小孩向受害者传达讯息;利用看望孩子的时间骚扰受害者;等等。

6.男权(实际上女性也会成为施暴者):像对待私有物品、仆人、奴隶一般地对待受害者;命令受害者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安排;受害者对于家庭决定没有任何发言权;等等。

7.经济控制:限制或者禁止受害者工作(不知道在我国会不会有逼着对方一直工作的……);受害者须向自己恳求以获得一定量的金钱;任意花受害者的钱;不允许受害者了解家庭真实的经济情况;等等。

家暴受害者所面对的局面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和可怕。一方面受害者很有可能缺少经济能力、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无法逃脱。一方面受害者除了身体暴力外还同时承受着精神上的冲击:可怕的威胁可能使她们妥协;不断的指责可能使她们认为暴力的根源在于自己的不够好;她们甚至可能误以为这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家暴这个词汇很陌生,对于自己的处境没有正确的认识。

实际上,对于家暴受害者来说,当她们想要逃离(或是刚刚逃脱)时,她们遇害或者受伤的概率是最大的。

董珊珊案就是例证,结婚10个月,8次报警,千里逃亡,最后被丈夫绑架回来活活打死,凶手仅仅被判6年半。从结婚到她死亡,短短几个月中间,她及家人曾先后八次向警方报告王的暴力行为,提起过离婚诉讼,也曾经离开亲人独自在外租房躲藏,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挽救她的生命。

愿家庭暴力这一问题可以被更多的人重视。

愿我们不要再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冷言冷语或是漠然以待,他们并不是甘于如此,而是渴求着有什么力量可以拉他们一把。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来源网址:
  •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4日
相关婚恋专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