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神经症 -> 成长烦劳 -> 详细信息

成长烦劳

面对旅途美景,是照片还是我们的眼睛更靠谱?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  点击数:

面对旅途美景,是照片还是我们的眼睛更靠谱?

文/李颖

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实验都证明了我们的记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清晰持久。面对旅途中的美景,过去我们依靠相机,现在则更信赖智能相机。照片上留下的记忆看起来那么清晰,那么不可磨灭。

可是最近,我突然十分好奇:我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来记录生活,这又对记忆有何影响呢?

和记忆力相关的实验不同的是,关于注意力的实验现在已经得到验证的并不多。但在不少现存的案例中,心理学家依旧能发现一些倾向:不停地“咔嚓咔嚓”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损坏我们的记忆能力。

但使用智能手机将美好记忆记录下来真的那么糟糕吗?还有特定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机,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享受更多乐趣。

确切地说,智能手机不会让我们变蠢,但它会改变大脑工作的方式,重新聚焦我们的注意力。

亚历山德拉•巴拉斯克(Alixandra Barasch)是纽约大学的认知学家。她在工作中发现,不断使用智能手机拍照的确会带来记忆裂痕。但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个利好因素:相机还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

巴拉斯克让受试者去参观博物馆,其中一部分人需要拍照,另一部分则不需要。与不拍照的对照组相比,接受了拍照指令的受试者更容易记住游览过程中的视觉信息;但这样的收益也有代价:拍照的受试者更容易忘记自己听到的信息。


巴拉斯克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会改变注意力的方向——在手机的引导下,我们的注意力有了新的焦点。在一项小型研究中,巴拉斯克和同事给参观博物馆的受试者佩戴了眼动追踪设备。分析结果表明,受命拍照的受试者会花更多时间来观看手工艺品,他们参观的展品件数也更多,但他们很少转开视线去打量天花板和地板。

如果你正在努力试图拍摄一张完美的照片,好发朋友圈,那么你很可能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也会忽略附近的气味,你不会注意到组成这一刻的美丽而复杂的诸多细节。

其他研究者也发现了类似的奇妙效果。2011年,菲尔费尔德大学的心理学家琳达•汉高(Linda Henkel)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受试者在参观展览时拍照,那么他们对物品细节的记忆会遭到损害;但是,如果专门叮嘱受试者必须使用相机的变焦功能拍摄近距离特写,那么他们对展品的记忆反而会得到提升。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专注于拍照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不自觉地“收窄”了自己的体验。

现实世界中的强烈体验是沉浸式的,而且通常包括所有感官。你是否记得上次度假时从背后吹来的那一阵风?是否记得自己当时的感受:颤栗、激动或恐惧?在朋友圈翻阅那次旅行的照片时,你会记得那顿晚餐的味道吗,或者只记得那顿饭很好看?

照片和文字永远只是单薄的片断,它们无法取代丰满的完整的体验。当你回顾照片的时候,它们的确能提供记忆的线索,却不一定能唤醒完整的记忆。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很难在纯靠大脑的记忆和技术辅助的记忆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但是,如果你真想记住某些东西,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这意味着你需要更专注地观察周围的一切,有意识地将相机对准那些你想要记住的细节;甚至有时候你需要放下相机,去体会空气的触感和街道上的气味,写下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智能手机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它可以存储信息,为未来的我们提供记忆的线索。但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都丢给手机。

关于学习,有一个研究结果始终如一:形成有意的记忆需要付出努力。单纯地反复阅读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考试答案。不,你必须付出努力,深入记忆底层,将碎片信息整合成一段完整的资料,以后你才更容易找回它。

体验可能也同样如此。如果你平时不愿意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检索能力,那么当你真正需要依靠自身记忆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格外艰难。

去登山的时候,我一般不会拿出智能手机来拍照,这让我觉得很自由。虽然我不一定会记得旅途中的所有,但我总会记住那些让我心动的细节。这种充满着情感“记得”,远比留在照片上的真实。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
相关成长烦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