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神经症 -> 疑难杂症 -> 详细信息

疑难杂症

汶川十年,失独家庭该如何自我救赎?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2日  点击数:

汶川十年,失独家庭该如何自我救赎?

文/李颖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绵阳古建筑钟鼓楼上,时钟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定格在那一刻的,还有北川唐家山上,大水村一家农户的时钟,它那古老的造型,巨大的钟摆,地震时从呆了若干年的墙上摔下来,一头扎进山体,至今没有姓氏。停摆的不光是时钟,还有无数的生命。

“5·12”汶川大地震,有6000多个家庭失去孩子。这些失去孩子的父亲母亲,被广泛认同为“最伤痛的群体”。唯一的孩子离开人世,他们生命也似乎戛然停止,创伤始终在身体里回旋。他们活着,但他们的后半生又该如何安放?

有研究表明,地震中丧失亲人的群体其心理创伤最严重。汶川地震产生了至少4万余名丧子家长,这使得“失独者”群体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对他们的关注。

失去唯一的子女,对父母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在失独家庭中,因为人生中的这一遭遇,让很多人变得敏感、脆弱、封闭,甚至就此消沉。失独者时常陷入回忆,否认孩子已离世,情绪消极,失望、沮丧、抑郁,表现为一如既往地整理孩子的物品及房间,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对生活表示淡漠,主动远离社会,更有甚者会穿孩子的衣服,以寄托思念之情。

有研究者对灾后69位丧子母亲进行了调查,11.5%的受访者对孩子抱有内疚之情,既后悔在孩子生前没有给予足够的呵护,也内疚没有见到孩子最后一面,在孩子最痛苦绝望的时刻没有陪伴于旁,甚至将孩子离世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抱着宁可代替孩子去死的想法。失独的哀伤导致失独父母整天以泪洗面,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念头等.

身心已然痛苦,而社会支持的缺乏无异于雪上加霜,在中国特有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价值观中,失独老人容易被社会污名化,认为他们没有子孙后代,是比较晦气的,可能有些人会避免和这些人接触。对于失独老人自身来说,也会有很多类似的认知,认为孩子走了,没有了下一辈,自己活着也是非常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再融入社会,会封闭自己、回避社交,可能他们会回避掉原有的社交圈子、亲戚朋友,因为他们都不是同命人,不能够理解到他们的痛苦,也不能够安慰到他们,反而他们的孩子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刺激。很多失独老人会选择“候鸟式养老”,经常外出,避免熟悉的社交环境给自己造成过多的刺激。

那么怎样帮助这样的失独者呢?

对于创伤非常严重的失独者,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良好的社会支持非常有助于人们应对危机事件,也是失独者们度过心理难关的有力武器,但是调查中的失独父母们只有18.03%具有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有效的社会支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好朋友,强的朋友关系可提供更多的情感性支持;因此,如果你的朋友正在经历痛苦,请一定要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二是来自于“同命相连”的人,具有相似性的人们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失独者在网络上抱团取暖,互相支持。

弹指一挥间,十年已过,只期待失独家庭能够少些痛苦与愧疚,多爱自己一些罢。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2日
相关疑难杂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