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神经症 -> 疑难杂症 -> 详细信息

疑难杂症

为什么比起真相,有些人更愿意相信谣言?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点击数:

为什么比起真相,有些人更愿意相信谣言?

文/李颖

近日,一网名为“菲妥妥-穆修修”的女孩在微博上发布遗书,声称因为父亲生意失败,欠下高利贷牵扯到家人,身心疲惫厌倦生活后选择自杀。微博发出后,数万名网友转发,并向警方求助。

而接下来的发展令人大跌眼镜,人们在感伤于这位悲情女主角的遭遇时,有人挖掘出她的“黑历史”。身背2000万负债却不愿工作,到处吃喝玩乐,在自杀的前五天甚至在世纪佳缘上挂出相亲贴,完全不像决意放弃人生的人。

虽然小部分人逐渐认清了这又是一则拙劣的谣言,但大部分网友却像魔怔了似的,一直沉浸在同情的情绪中,甚至想要为这位女主角筹款还债。

为什么大家相对于真相,更愿意相信谣言呢?

其实这些消息很难去证明真假,却口口相传,在各种平台上满天飞。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并不在乎消息是否真假。人们在乎的是, 这些消息是否符合我已有的观点,这些消息是否可以满足我的“需要”。 

首先,谣言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我们加工外界信息的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流畅性,比如:越是顺口的事情越容易让人相信。而决定流畅性的一个因素是心境的一致性:和我们当时的心境一致的信息最容易被我们注意。比如说:快乐的人更容易关注快乐的内容;而悲伤的人更容易关注悲伤的内容。灾难几乎诱发了人所有的负性情绪:悲伤,愤怒,恐惧,焦虑。所以在经历了灾难之后,我们更容易注意那些负性的情绪和消息。在这次谣言传播的过程中,高利贷女孩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前有“高利贷辱母案”,一旦和“高利贷”、“自杀”等等名词联系起来,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的情绪。

其次,谣言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指向。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仅比别人更聪明、更有知识,还更守信用,更乐于助人等等。所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别人,特别是批判“富人”、“官员”的消息,往往会激发我们所谓的“正义感”和“道德感”。这个时候,无论消息真假与否,仅仅因为这样的消息可以让我们感觉自己有强烈的道德感,我们就会加入传播这些消息的大军,甚至亲身参与其中(如人肉搜索当事人)。 

说完谣言“蛊惑”人心的能力来源之外,我们还需要看看为什么在真相来临之际,依旧有部分人执着于假象呢?

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即便一个错误说法被修正,它在人脑中的影响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在实验中,研究者常常会给受试者看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间库房起火的事情,起初火灾的起因被认为是柜子中的油漆或汽油起火。然后,这个起因会被修正,比如受试者会看到诸如“柜子里其实是空的”这样的话。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受试者会回答一份问卷,研究者查看的是他们会多少次提及汽油或油漆。同时,他们也会被问到是否注意到文中存在修正。

从1988年至今的大量研究共同显示,即便受试者完全能够回忆起并理解文中的修正,这种修正也极少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一些研究中,受试者由此提及错误信息的次数会减半,而在另一些研究中,修正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换句话说,即便人们能够意识到错误信息被纠正,强烈的信念也仍然会影响他们的判断。为什么会这样?科研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测,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不管原因为何,一个没有疑义的事实是,对于已经接收了错误信息的人来说,让他们回复到从未接触过的状态,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总的来说,谣言更像是一颗种子,等它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妄图拔去和矫正都太难了。因为,人们愿意相信的,并不是真相,而是自己想要的真相。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相关疑难杂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