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悦读 -> 详细信息

心灵悦读

“二孩”引起的嫉妒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

“二孩”引起的嫉妒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原创


文/ 林君


这天下午,齐阿姨刚踏进洗手间,就听到客厅里传来“咚”的一声,然后是小孙子的大哭声,齐阿姨赶紧冲回客厅, 4个月大的小孙子躺在地上,4岁的大孙子浩浩站在旁边。原来浩浩发现爷爷奶奶都不在,把弟弟从床上推了下去,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齐阿姨非常烦恼,全家人对浩浩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好说歹说,吓唬打骂,但都不管用。只要周围没有大人,浩浩就会欺负弟弟,并且声言:“非常讨厌他!”齐阿姨拜托浩浩最喜欢的幼儿园老师做浩浩的思想工作。经过老师的耐心询问,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在小孙子还没出生时,齐阿姨常常吓唬浩浩:“你再调皮,等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喜欢你了。”或者“等有了小弟弟,奶奶就不要你了,让爸爸把你领回去”等等。


大部分老年人都不太关心或者根本不懂“心理”问题,更不会去考虑身边的大孩子突然从“独生子女”变成了哥哥姐姐,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出于习惯性的传统思维,老年人通常不由自主地会把大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例如要求他们理所应当地和弟弟妹妹相亲相爱,要求他们应该自然而然地对弟弟妹妹谦让,要求他们认为大人关心弟弟妹妹多一点是很正常的事……让大孩子本能地感觉到了弟弟妹妹带来的“威胁”,他原来的家庭中心地位将因此被剥夺,大人的爱也将因此被抢走,而他又无力改变。由此产生的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就会让大孩子对弟弟妹妹产生“厌恶”。


3~6岁的孩子,面对一个新生儿,哪怕是最快乐自信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混乱状况。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原本是被关注的中心,而当爸妈从医院里抱回来另一个小婴儿时,突然之间,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样了,爸爸妈妈会告诉你,你不应该哭闹了,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家里来了任何客人都直接从你身边走过去逗那个新宝宝;而爸妈完全被这个小人儿给迷住了,没有时间像以前一样陪你玩耍。即使是再耐心的孩子,都会产生失落感。如果家长能够体谅这份失落感,并且合理地处理这种情绪,它就不会加剧演变为不安全感或者是嫉妒和愤怒。


其实,不仅是父母,与孩子长时间相处的老年人也应该懂得如何让大孩子正确面对弟弟妹妹的到来。首先,老年人不要公然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和选择,在和大孩子谈论弟弟妹妹时,可以将大孩子抱在怀中,并明确告诉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仍然很爱他。同时不妨和大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趣事,让孩子知道弟弟妹妹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乐趣。当两个孩子在一起时,老人不要表现出偏心,可以让大孩子帮助自己一起照顾小的孩子,以此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切忌不要对大孩子表现出来的嫉妒心进行打骂、吓唬,这只会让两个孩子越来越难相处。




争强好胜


在刘阿姨眼里,7岁的外孙女元元一直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今年9月,元元上小学一年级了。每天放学,刘阿姨都会去学校门口接元元,和元元的同学琳琳的外婆熟悉起来,两位外婆常常接了各自的外孙女后还会闲聊几句。刘阿姨常常会在回家后,当着元元的面说“琳琳没有元元好看”、“一点也不聪明,比我们元元差远了”,有时还会说琳琳的外婆“土里土气”。


一个多星期前的一天下午,刘阿姨接到元元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元元在上体育课时,故意把跑步比她快的琳琳推倒了,琳琳的额头摔出了血。刘阿姨急忙赶到学校,所幸琳琳只是擦破了点皮,但刘阿姨还是吓出了一身汗。放学后把元元带回家,问她为什么要推琳琳,元元理直气壮地说:“我不能让她比我跑得快。”当天晚上,刘阿姨的女儿教训元元,元元哭着说:“外婆说琳琳又难看又笨,可她每次跑步都比我快!”


当孩子步入学校,那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跨出了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开始真正接触无所不在的“竞争”。但是孩子并不懂如何正确面对竞争,更不会分辨大人在评价别人时的用意:为什么被外婆说得一无是处的同学却超过了自己?或者为什么奶奶总是夸奖别人,否定自己?


所以,老年人不要随意在孙辈面前表现出喜欢褒贬他人、争强好胜的习惯,这些言语都在“邀请”孩子参与到无休止的竞争和比较中去,会让孩子要么极度自负,要么极度自卑,引发嫉妒的土壤;同时孩子形成了一种非赢即输的信念,往往会太看重结果和输赢,而忽视了过程和态度。建议老年人要学会少用评价的字眼,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过程和感受,避免用过概括的评价词汇,比如:漂亮、乖巧、聪明等等,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努力、专注、坚持等词汇,让孩子首先理解任何一个特质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好坏,唯有过程和态度是最重要的事情。




榜样的副作用


黄伯伯的孙子成成4岁了,为了不让孙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时候能够上个名牌小学,黄伯伯开始每天给孙子布置功课,识字、做算术、学英语、拉小提琴……可是成成一点兴趣也没有,不仅学得慢,还常常调皮捣蛋。黄伯伯很生气,总是对成成说:“你爸爸小时候又聪明又听话,考试总是前三名,怎么会生出你这个笨孩子。”还常常拿出成成爸爸小时候的照片、获得的奖状给成成看,要让成成向爸爸学习。但是成成不仅没有听进去,每次和自己爸爸相处还总是闹得不愉快,爸爸叫他向东他偏向西,而且很不愿意和爸爸说话。有一次成成甚至对妈妈说:“我们换一个爸爸吧。”


很多老年人培养出了优秀的子女,于是便会把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当作“典范”,再“复制”到第三代身上。此时,老人自然会把优秀的子女作为孙辈的榜样。一旦有了榜样,老人们就会诱导孩子去和榜样比较,时时让孩子感觉到和榜样的差距。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越来越不自信,而缺乏自信正是导致孩子产生嫉妒的重要根源。他会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榜样,才让自己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因此受到大人的斥责,是榜样给自己带来了痛苦或惩罚。在这样的心理下,孩子就会把这个榜样当作敌人,即使这个榜样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与自身的性格、所处的环境、接受的信息有密切关系。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方法是对每个孩子都适用的,就算是孩子的父母,他们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不能完全复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老年人千万不要老是拿孩子的父母与孩子做比较,以免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果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建议这个榜样不要与孩子有太大的差距,以免让孩子有无能为力的感觉而退缩。可以给孩子设定在他/她能力范围内的小目标,在经过小小的努力后便能达到或者超越,获得成就感,然后再为孩子树立一个新的榜样,既能让孩子时时有目标,又不会感觉向榜样学习太过困难,让孩子循序渐进地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老人攀比


周末,真真过5岁生日,卢阿姨老两口给这个一手带大的外孙女买了新衣服、芭比娃娃,还封了1000元的红包给她。下午,真真去奶奶家,奶奶向真真详细打听了外公外婆给她的生日礼物后,不仅也给真真买了新衣服和新玩具,给真真的红包涨到了2000元。回到外婆家后,当真真得意地告诉外婆“奶奶给了2000元红包”后,卢阿姨马上又给了真真1000元的红包,还买了一大包糖果,让真真带到幼儿园去给小朋友吃。当听到真真说:“外婆最好!”的时候,卢阿姨心里特别高兴。过了几天,真真幼儿园的同学也过生日,同学的奶奶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送到班级里,让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放学后,真真回家又哭又闹,非要外婆去买一个更大的蛋糕,一定要把那个小朋友比下去。


对于独生子女,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有“谁对孩子更好,孩子就会和谁更亲”的心理,老人的这种“争宠”往往采用物质手段,于是便形成了攀比。在这种喜欢攀比的家庭氛围中,孩子首先就容易虚荣,什么都喜欢和别人比一下,也因此会变得特别敏感,会很关注别人家是否比自己家里好、别人穿的衣服是否比自己的漂亮、别人的礼物是否比自己更多。比不过的时候,便顿生嫉妒之意、憎恨之心,总想着如何要超过别人,或对别人造成破坏。如果大人给孩子造成的是“只有钱多,才能超过别人”的印象,那么孩子的眼中便会充满物欲,久而久之,便会“认钱不认人”。现在孩子所处的年代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是精神世界需要提升的年代,爷爷奶奶对子孙“好”的方式也需要更新了。


所以,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首先自己的心态要放平,无需计较孙辈和谁亲,更不能靠钱指望孙辈“厚此薄彼”。相反,应积极营造家庭和睦、相互谦让的气氛,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物质买不来真情,也买不到尊重。




专家寄语


教孩子做好自己


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形:1岁多孩子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亲近别的孩子,他会非常生气,甚至会把别人的孩子推开。大人此时常常会笑着说:“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吃醋啊!”其实,在孩子2岁以内,出现这种“嫉妒心”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大人无需非要纠正。当孩子超过2岁,才会有真正的嫉妒。此时,家人的行为和教养方式,家庭的情感氛围都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


过度的竞争、攀比让孩子少了谦让和宽容,变得自私自利,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家人的溺爱和急功近利,又让孩子失去包容和大度之心。一个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过分自信,甚至自大。时间久了之后又容易产生自卑,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由于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都过于主观和偏激,容易愤怒和仇恨,因此不会对别人友善、热情,也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陷自己于孤立的状态,这就给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带来极大的障碍。嫉妒就像一根插在孩子心中的毒刺,如不及时拔除,孩子便会深陷在嫉妒的泥沼,长大后会形成狭隘、孤僻的性格,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博士生投毒案就是嫉妒惹出的大祸!


嫉妒也是一个信号,表明孩子的能力感与自尊心不匹配,要么就是孩子的能力太弱,无法达到周边孩子的标准,要么就是他对自己的期待太高,或者父母给的要求太高。在处理孩子嫉妒心之前家长可以先考虑是不是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或者降低对孩子苛刻的要求。


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表达嫉妒的方式很直接,不会藏得很深,此时就可以根据他嫉妒的原因,引导孩子,从而化解嫉妒之心。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家庭成员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礼让的环境气氛,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孩子不要采用“五过”的教养方式,即“过高期望、过严管教、过度溺爱、过分苛求、过激行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正视自己,知道哪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的,哪些是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既不因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也不因劣势而气馁。坦然面对,努力做好自己,感受自我满足。




林君介绍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专家

电视媒体心理专家


 

  •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