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时评 -> 详细信息

心理时评

迟到的叛逆:34岁的“孩子”离家出走

来源:上海心灵花园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9日  点击数:

迟到的叛逆:34岁的“孩子”离家出走

文/季龙妹

最近,一则寻人启事引起朋友圈的关注,网传,资深编辑“严老师”的儿子,为琐事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第二天骑着自行车走了,身份证和钱包都没带。离家出走的事,多见于13岁左右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而这位离家出走的叛逆的“孩子”,却己经是34岁的成人了,应该早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

这是一个典型的“晚熟”案例。事实上在我所接触的咨询案例中,这种叛逆期延后的“成人叛逆”有增多的趋势。由于当事人已是成人,其叛逆的行为往往更伤父母的心,其叛逆的后果往往更严重,也更让父母心寒。

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二次叛逆期或反抗期。第一个一般出现在2~5岁,主要表现在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去做,而不愿意别人来干涉他的自由。一向温顺听话的孩子到了这个时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调皮。这个时期的孩子最爱说的话就是“不”。第二个反抗期一般出现在12~15岁,这个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也变得格外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管束,而同时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还非常不成熟,这就使他们与成人关系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充满着逆反。其表现为:一味拒绝父母的要求,爱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不要父母搂抱,拒绝和父母亲热;甚至采取对打对骂等激烈方式,反抗父母的管教。最严重的索性离家出走。

心理学告诉我们,“叛逆”和“反抗”其实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正常表现。家长对此不必过份担忧,更不要以为孩子变坏了,是在故意和大人对着干。孩子的叛逆行为表明孩子萌生自主和独立意识,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感知外部环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一个乖巧温顺的孩子当然更讨人喜欢,听话最重要,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见。于是很容易出现的结果是,“叛逆期”的孩子遇到了来自父母强大的对抗,要么就会激发起他们在将来一直与父母对抗下去的动机,要么被父母的强权压制后会让孩子变得懦弱退缩,一旦遇到外力的阻挡就畏惧顺从。而且将来孩子还很可能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变成表面乖巧、内心叛逆的双重人格,当内心集聚了相当的反抗情绪后,一旦爆发则难以收拾。

据说,那个离家出走的儿子小时候“曾经特别乖”,这个“特别乖”是否与压抑延后的叛逆有关,值得反思。这种迟到的叛逆在家庭会被理解成“犟”、“不懂事”,在社会会被理解成“幼稚”和“不可理喻”。在生活中我也接触到“小时特别乖”的人,三十多了,依然保留小时懒散的习惯,自尊敏感,听不进长辈的意见。在单位自由散漫,不向单位请假,自说自话出国旅游,被单位问及此事,一脸的茫然,说这是他个人的自由,让人哭笑不得。

在咨询实践中,那种迟到的成人叛逆,往往伴随品行障碍一起生长,到了18岁以后演变成人格障碍,混杂一起,很难处理。所以,我们的家长如果有一个“特别乖、特别听话”的孩子,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要考察下是否孩子真正渡过了叛逆期还是延后了。同样的,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叛逆的言行,也不用惊慌失措,要知道,该来的总会来,晚来不如早来。要尝试以成人的理性方式与孩子交流对话,尊重孩子的人格,培育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叛逆期可以成为孩子心智成长的助推器,我们会欣喜地发现,过好“叛逆期”,孩子突然长大懂事了,男孩是和父亲一样有担当的“小大人”,女儿则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

上海心灵花园【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来源网址:上海心灵花园
  •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9日
相关心理时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