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时评 -> 详细信息

心理时评

《芳华》为什么让人越看越迷惘?

来源:http://m.soulgarden.cn/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3日  点击数:

《芳华》为什么让人越看越迷惘?     

文/季龙妹

青春正好,芳华绽放,光洁的皮肤、优美的长腿、洋溢的激情,让人不禁回忆和感慨青春的时光。但从电影院走出来,我却没有那种令心灵宁静或欢欣的审美愉悦,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和无奈,如同在冬日雾霾中让人看不清太阳景物又感觉迷惘一样,相信很多人都有与我同样的感受。

文学即人学。《芳华》讲述的是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和从农村来的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走向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 如果说,发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以揭露红色年代政治灾难对人性的伤害,那么,到了《芳华》,原作者和电影则试图从人性本身的视角来反思特殊年代的人物悲剧。正如原作者严歌苓所严歌苓在采访中所说,《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在叙述人和我自己之间游离、变换,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有很长时间,我一直在想,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我们人性中的一个弱点,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现象,导致了4个女兵不同的命运。” 

但很遗憾,在我看来,《芳华》是一部迷惘而另类的伤痕电影。说它迷惘另类,是说它的小说原作者严歌苓是一个深受诗文之家氛围熏陶且富有才情的知性女性,她活在她的世界里,用她敏感自尊的心来体会这个世界。她自己说过,她写小说是通过文学创作渲泄女性的隐密情感,因此她的作品带有很强的小资情调和个性色彩,很可能与普通大众格格不入。而《芳华》所反映的军队文工团人物群像,在那个红色年代社会阶层中,既特殊又边缘,不具有代表性。电影导演冯小刚擅长的是用幽默的方式去表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当他改编知性才女严歌苓的作品,如同喜爱说笑的北京大叔遇上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上海女孩,自然显得力不从心了。           千万不能用所谓“历史真实”来衡量《芳华》艺术真实,也千万不能用理性批判来评判《芳华》的优劣。女人常常会以感觉代替理性思考,对与错、黑与白在她那里常常就是一种情绪的渲泄,纷纷然而理不出头绪。《芳华》原著作者严歌苓在书中曾这么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怜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幻无穷,不乏罪恶,荤腥肉欲,正是人性魅力所在。”所以,很多人看不懂《芳华》,对《芳华》的评论千差万别,实在很正常,因为《芳华》的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也不想弄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只是讨巧地把记忆的、情绪的、意识的碎片归集在一起,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抗拒的、接纳的都“认领“回去(心理学家荣格语),让观众或读者自己去拼凑出“心中的人性之花”。这或许正是《芳华》的惑人之处。

这让我联想起已经去世的大导演谢晋,同样是着眼于特殊年代的人性,无论是《天云山传奇》中的罗群,还是《牧马人》中的许灵均或《芙蓉镇》中的秦书田,“这些人都在政治风云的变幻中,被打入生活最底层,蒙受从肉体到精神的扭曲,却始终追求爱和真理。“谢晋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们记载了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老百姓的命运,歌颂了人类的真善美,这和冯小刚严歌苓面对另类人物及其复杂多变人性表现出的束手无措和迷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幸好《芳华》在纷繁的色彩中安排了以“活雷锋刘峰”代表的善良这一抹暧色,让人看到芳华虽逝,良善犹存。人性之花因此而没有完全凋谢。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来源网址:http://m.soulgarden.cn/
  •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3日
相关心理时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