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时评 -> 详细信息

心理时评

“北大骄子”怼父母:“放不下的过去”还是“剪不断的脐带”?

来源:http://m.soulgarden.cn/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3日  点击数:

“北大骄子”怼父母:“放不下的过去”还是“剪不断的脐带”?

文/季龙妹

有关媒体报道的“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化名王猛)万字长文控诉父母,12年不回家过春节,拉黑父母6年”事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同情理解者有之,认为王猛父母过度宠溺,害了孩子;反对抨击者有之,认为王猛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不要也罢;而作为当事人的王猛的父母,面对儿子的愤怒和指责,表现得十分迷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在默默承受儿子愤怒的同时,补学心理学,并尽量想通过相关评论找到症结所在。

“看见”才是疗愈的开始,但“看见”有表象的“看见”,也有真相的“看见”。在王猛自诉的心路历程中,不妨过滤掉重重迷雾还原事件的心理真相。


“北大骄子”光环下的心理病患者

按照当下社会现实的标准,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但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从王猛身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不适应和对父母长辈的绝决态度来看,王猛的高学历和名校生的光环,并不能掩盖他在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而且,他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就业能力和生活。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一家做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的研究机构上班,说起来跟专业再符合不过,但王猛并没有信心能做好这份工作,“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因此,王猛实际上是一个迫切需要帮助和治疗的心理病患者,他的万言长信与其说是对父母的“数落”“控诉”,不如说是对父母和社会的发出的求救信号。

                       

过度关爱还是放手不管?

虽然王猛在他的万言长信中数落父母对他过度关爱,并把这种过度关爱称之为是一种控制。导致自己性格的“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他写道“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王猛说,从小到大,他的衣服大多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很少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王猛说,高中毕业前,他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交的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上高中时,他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遭到父母拒绝。尽管后来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碍很难与人交往。但细读长信不难发现,真正导致王猛与父母决裂的,恰恰是父母要求他独立面对的三件事:

——上高中调座位不满意,向父母反映,父亲一顿反讽,“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高二时,提出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说“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参加旅行团,导游当着全团的面拿王猛开了个过分的玩笑。“让状元和两个小姑娘一个房间?”王猛瞬间僵住,而父母也一言不发。回房间后,王猛问父母导游为什么这么说,却遭到父亲一通教育、责骂,“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很常见的。”

——2005年,曾笑话王猛不会剥鸡蛋的亲戚来到家里,“她见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笑道‘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W没有忍住,猛地站起来怒视相对。“这次,父母依然没保护我,也没对亲戚说不”。

自那以后,王猛便没在家过春节。

分析可见,王猛离开父母的真正原因,不是父母的专制和包办溺爱,而是父母的放手不管,父母不再包办提供保护,而要让儿子学会独立面对!而恰恰是这种放手的态度,让习惯于父母羽翼的王猛极不适应,感到愤怒和孤独,进而采取了与父母决裂的行为。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能够把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送进北大,这恐怕是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成功。如果不是王猛后来心理出了问题,人们可能会赞叹羡慕王猛父母的家教。人们习惯从结果倒推原因,孩子一出问题,想当然会归因家庭。但我认为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问题的形成有三个原因,1,遗传基因。2,原生家庭的养育模式。3,负性生活事件。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但这不代表出了问题都是父母的错,自然界尚有遗传和变异的法则。

王猛的万言长信,向人们数落了其家庭教育的给他的种种“伤害”。然而,细细读来,我实在找不出王猛父母的育儿有什么重大的失误,在当下社会中,像王猛父母这样关爱负责且相对明智的家长,也确实不多。比如,教育孩子从不打骂而是“谈话”,孩子进入高中阶段碰到问题开始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面对,总体方向上是对的。至于雨天总带雨伞雨鞋接孩子,儿子出国留学让朋友加以关照,这些正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是父母之爱的体现,很难说这是什么“控制”。     如果说有王猛家教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放手的“时机”和“火候”没有掌握好,导致孩子一时不能适应而生怨怼。正如驯养动物要回归大自然,必须经过科学的野化训练一样,一只驯养的老虎,如果不经过野化训练,直接放归大自然,一定会被自然淘汰。假如王猛父母在孩子求助时,适当或部分施以援手,有步骤地培养孩子适应社会和交际能力,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但这对一般父母太难了。


 “放不下的过去”还是“剪不断的脐带”?

有一种成人依恋理论,说的是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父母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在与父母或伴侣的亲密关系中,仍然会显露出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发展为独立的人格,具备成年后的独立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这种依恋一旦落空,就会愤怒和焦虑。很多有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情感诉求的表达上往往都是词不达意的。心里想的是一出,表达出来让别人接收到的是另一出。反而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了冲突。

在我看来,34岁的王猛万言长信“放不下的过去”,其实是一根“尚未剪断的脐带”,他刻意割断与父母的联系,恰恰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依恋。他的长篇控诉,实质一种转嫁成人社会心理压力的防御机制。只是这种“转嫁”或归因,无助于独立人格的锻炼和形成,无助于成为一个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  对王猛这样不愿成长不能独立的成人依恋,用内观的方法进行观照,多问问父母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什么,自己给父母增添了哪些麻烦,或许会带来感悟和改变。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而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来源网址:http://m.soulgarden.cn/
  •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3日
相关心理时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