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时评 -> 详细信息

心理时评

寒门学子为何反而脆弱?

来源:www.soulgarden.cn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10日  点击数:

寒门学子为何反而脆弱?

文/季龙妹

继29岁寒门博士杨宝德在寒冷的灞河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后,又一个寒门硕士罗正宇在武汉一家小旅馆自缢身亡。比之杨宝德,刚毕业不久的25岁的“理工男”罗正宇更年轻,让人唏嘘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通常有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异乎寻常的抗挫能力,他们的自觉态度和勤奋努力常常让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学子感到压力和惭愧。然而,就是这些从人生荆棘中走进高等学府的成功拼博者,却在学成之后走向社会或即将走向社会之际的“临门一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放弃了年轻的生命。

在这“临门一脚”,究竟发生了什么,使人们看好的寒门学子变得如此脆弱?

一般而言,寒门学子与他人最大的不同,他们活在家族和家人的期待的目光里,有着“放不下的过去”,承载着家人的期望。杨宝德是家中三个孩子唯一上大学的;罗正宇是带他长大的爷爷的安慰和希望。他们从小被教育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希望通过高学历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回报父母辛苦养育之恩。 但这种类似传奇故事的理想剧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的。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无颜见江东父老,就会失落徬徨。 可见,寒门学子承载的生存压力着远比他人沉重,他们不敢输也输不起,活得很苦很累。

有关自杀的案例,大多与抑郁有关。抑郁的发生,除原生家庭的养育模式、遗传和性格之外,更与如何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杨宝徳和罗正宇都是内向性格,而且自尊心很强。自尊心是一种自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维护个体尊严,激励个体奋斗的正面,也有追求面子和虚荣、掩饰自卑、扭曲自我的反面。一旦自尊心过强转化为虚荣心,面对“负性生活事件”,将会使自己陷于内心冲突而不能自拔。看看杨的自白:“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帮助人,基本别人开口了需要帮忙的不需要帮忙的我都帮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虽极不情愿做导师的“家仆”,又无力或不敢拒绝,放不下自己,委屈求全,这是极度脆弱,懦弱的反映。

再看看被自尊心“挷架”了的罗正宇,他经过6年本硕连读,2016年7月毕业,后应聘进入到武汉一家央企工作。这家央企主要从事城市轨道建设,签约后,儿子随后被外派到杭州一项目工地上锻炼,每月工资6000元。不过才干了半年就辞职。我想这与他觉得这个工作不能体现他的价值有关。之后,自尊心使他对家人谎称在武汉工作,实则靠着小额网贷“借新还旧”,辗转在小旅社、网吧“流浪”生活,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他在遗言中写道:“在武汉玩了一年,什么事都没做。没什么遗产留下,借了一屁股债,不会还了。我太幼稚了,大人和我说的都是对的”。一个于私正当青春年华的生命,一个于公占用了宝贵教育资源的名校研究生,就这样“什么事都没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个人和社会的悲剧。本来,只要他放下面子,他可以做许多事情,经过历炼大有出息也未可知。

在《存在与时间》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按我的理解,正因为有死的存在,才愈要活得生气盎然生机勃勃,如一株挺拔而自由舒展的大树。寒门学子只有放下过去,放下他人,放下自己,才能活出洒脱,活出生命的精彩。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 来源网址:www.soulgarden.cn
  •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10日
相关心理时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